俗諺「目睭花花,匏仔看做菜瓜」形容一個人眼睛昏花,看錯東西,現代人讀書和工作時間長,長時間做近距離注視,容易因用眼過度出現眼睛疲勞、精神恍惚和視力不清的情況。營養師表示,日常保養眼睛的方法,除了充分睡眠和休息之外,也能善用水果中的各類營養素,清除自由基,以及延緩視力老化。

 

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黃佩茹表示,常見的護眼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、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抗氧化劑,可幫助清除自由基,預防視神經和視網膜受損,也能補充眼睛所需營養素,讓眼睛變得更加炯炯有神。此外,維生素E可保護眼睛微血管,維護眼睛細胞健康,達到保養和預防視力老化的功能。

 

各類食物種類中,以蔬果所含的抗氧化營養素比例最高,常見的水果包括奇異果、葡萄、芭樂、橘子、蕃茄、蔓越莓、黑櫻桃、木瓜、芒果等。

【護眼食譜示範:優格水果沙拉】

★ 材料:奇異果50克、葡萄5顆、芭樂50克、橘子半顆、無糖優酪乳50ml、蜂蜜10克。

★ 作法:

  1. 將水果洗淨切成小塊,放進盤中。

  2. 將優酪乳拌入蜂蜜,淋在水果上即可。

★ 營養小叮嚀:奇異果和芭樂含有豐富維生素C;葡萄含有大量花青素;蜂蜜富含維生素B1、B2、B6、葉酸、菸鹼酸、泛酸、生物素、膽鹼、C和K等營養素,皆可以幫助保護眼睛。

摘自: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80/12198

 

文章標籤

艾尼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只有一個帳戶,還是帳戶多到數不清?不管是哪一種,顯然,你還不知道管理帳戶在理財上可以發揮的妙用!快透過以下收納4招,重新建立自己的帳戶架構,記帳、存錢一次搞定!

每個月薪水落袋,在分配支出時,你是否有以下的困擾?

因為怕麻煩,把薪轉帳戶當主要帳戶,但一到月底卻發現薪水不知不覺花光光,戶頭餘額少得可憐?

想記帳了解消費明細,卻因為支出方式太多:付現、刷卡、扣款……,怎麼記都記不周全?

常因為換工作或辦信用卡、申購新基金而開戶,最後根本記不清有幾個帳戶、每個戶頭裡有多少錢?

若有這些「症頭」,代表你在帳戶管理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就像水塔中的水要透過管線,按部就班送到廚房、浴室等不同區域後,用水才會方便一樣:金錢也必須流入適當的帳戶架構中,投資、理財、消費才不會雜亂無章,老是讓人手忙腳亂。

《四本存摺穩穩賺,小薪也能變大錢》一書作者、韓國知名理財規劃師高敬鎬,就研究出以「4本存摺」為架構的「自動化理財系統」,解決這些困擾。他把金錢依「用途」分為4類:固定支出、變動支出、備用資金以及投資,個別準備一本存摺,並設定存摺與存摺之間的金錢流動模式。

這樣一來,無須強迫自己養成鉅細靡遺的記帳潔癖,高敬鎬只要月底補刷存摺或上網路銀行,就能清楚掌握收支與結餘,快速辨識該加強的理財面向。

當然,你不見得要按照他的做法,才有機會理好財、存到錢,但《Cheers》雜誌經過整理與採訪發現,在帳戶管理的做法上,可歸納成以下4個通用的「收納術」,你不可不知。

規畫「支出專用」帳戶,每月轉入固定金額

《工作第一年就能存到錢的理財方法》一書作者張真卿指出,收支都在同一個帳戶管理的人,容易「感性消費」,一不小心就把原來預計存的錢花掉。他建議規畫「支出專用」的帳戶,並設定每月消費上限,在月初即轉入固定金額,對消費做「總額管制」。而月底一補登存摺,和上月或去年同期一比,馬上知道這個月花多花少,是否該節制花費了。

另一個收支混合管理的缺點,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曾泳城點出,是在加薪或領到獎金後,開銷跟著膨脹,導致存下來的錢並沒有增加。一開始就鎖定消費預算,把支出運至另一個帳戶,就能阻止超支。

摘自:http://tw.money.yahoo.com/mag_article/adbf/d_a_130309_9_3nwoc

文章標籤

艾尼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今年幾歲?在目前這間公司待了幾年?對往後10年的生涯,有任何確切的規劃或執行步驟了嗎?以上3個問題,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,正是決定你的職涯能否一帆風順、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。

歷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、投身政治運動、參選東京都知事(等同於東京市市長)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,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,撰寫了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一書,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。

他指出,身為一名上班族,無論你正值20世代(指20~29歲之間的人,以下類推)、30世代、40世代或50世代,對個人及公司而言,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。

因此,如果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,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、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,到了即將退休的50歲上下時,將不得不面對與同事們「命運大不同」的情景;如果大環境欠佳,還可能提早遭到資遣。

大前研一強調一個觀念:人生是連續不斷的過程。因此,你每個階段所採取的策略,都將大幅影響下個階段的表現。換句話說,唯有認真看待職涯中的每一段時間,年老後才能安然退場,擁有幸福的人生。

那麼,我們應如何掌握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,避免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?透過管理大師的經驗分享,面對往後數十年的職涯,你將能描繪出更加清晰的藍圖!

20幾歲時……你該拒絕「一個指令,一個動作」

大前研一認為,真正優秀的經理人,在20世代就會嶄露頭角,創造自己的事業。

他舉例,松下幸之助從12歲就開始做學徒,學習實務經驗,25歲時創立松下電器(Panasonic)。盛田昭夫少年就在家族事業中接受磨練,大學畢業後才創立東京通信工業(即後來的SONY)。藤田田在大學時代就成立貿易公司,日後更成功引進速食文化,打造出日本第一間麥當勞。

大前研一指出,這些成功經理人最大的共通點,就在於「不把自己視為一個上班族」,並且持續保有獨立思考的習慣。因此,他們不曾被繁重的例行公事所「馴服」,反倒藉機把握機會學習,挖掘出自己的才能。

一般而言,20幾歲的上班族多半離開校園不久。由於經驗不足,容易被主管質疑「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?能不能順利完成我交代的任務?」

但是,當主管指示你「去做」時,你是否曾停下腳步、仔細思考為何要做?或者,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做法?如果只一味想著完成上司的囑付,長久下來,可能演變為一個指令、一個動作的行動模式,甚至因此讓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摘自:http://tw.money.yahoo.com/mag_article/adbf/d_a_130309_9_3nwob

文章標籤

艾尼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